很久沒寫作文了。
提筆,卻發現大腦一片空白,當初的振筆疾書,想想也才一兩年,就離我如此遙遠。
其實作文,也不過就是作出一篇文章而已,以往看到題目總是可以洋洋灑灑寫滿稿紙,切題、舉例、新意、修辭、辭藻……,各種技巧在每天每天的磨練下,變得無比純熟。
一開始的我,文風走唯美路線,辭藻華美,可惜沒什麼真心;後來的我,被高中的國文老師一再挑出文白夾雜的毛病、以及情感不足的問題,才逐漸改變,一開始,覺得失去漂亮文字的自己,文章實在沒有什麼可看之處。
慢慢地,又被考試和老師訓練出作文技巧,全班都能在作文中舉出今例古例,也在學測當中拿到不算差的作文成績,其實,曾經以寫文為樂的我,不應該對文章如此生疏。
我想,脫離了考試的桎梏,能夠用自己的羽翼飛翔的時候,才會驚覺失了方向吧。
現在寫文章,需要心的方向,也希望自己寫出來的文章,能夠感動人。文句?坦白說,我不特別愛看書,也不是中文系的,更別說對於文字的錘煉了。
曾經對這方面或許有些擅長,應該說是熟能生巧,但那有什麼可說嘴的?這就是語言的洗腦了。
我很感謝主的安排,讓我現在唸到這個系所,雖然一開始非常排斥在志願中填上它,但如今,我時常覺得幸好我是讀臺語系,不是我原本嘗試填的中文系(雖然我當初最想唸的是劇場)。
對於個人價值很看重的我,今天如果是唸到中文系,也許我不會去思考我是誰?也許我會為自己想追求的以及自己正在追求的感到混亂。
我一直記得大一的時候,外師說過的話,他說,我們要清楚我們的歷史、清楚每一個節日的由來,才有可能知道「我是誰?」
我們的歷史,被什麼刻意隱藏了呢?我們的節日,又真的是我們的節日嗎?
臺灣就是如此一個悲傷的島國,經歷太多殖民政權,真正的我們,究竟該怎麼定位,也十分為難了。
中文就是中文,我會說、會講,那也足矣,何必再去尋找更精美的用字?用得太精美,反而沒人懂、感動不了誰了。
我現在想學習、想錘煉、想精進的是我應該要會的語言,我的語言。忘記是哪個老師說的,雖然現在很多人都不太會講臺語了,但正是因為臺語是我們的「母」語,寫得好的臺語,才更讓人感動。
既然大學是讓人自己思考的園地,我思考後的選擇是希望寫出能讓更多人感動的臺語,歌詞、詩篇、文章……
我沒辦法說中文怎樣怎樣,在現在的環境下,有多少孩子會講臺語勝過中文?我自己亦然,沒辦法改變,講了19年的語言跟正要開始學習的語言,還真不是同個等級的,而且、那也是我。但為什麼我們的孩子,會講的,不是我們的母語?那是烙刻在基因裡的,對國民政府侮辱講臺語的人的恐懼嗎?我們的世代,已經逐漸遠離最純樸的起初了……
如果我的中文,能剖開我的心,讓對臺語不熟悉的你,看見最真實的情感,那我也不排斥用它和你溝通;如果我的臺語,能讓對臺語不熟悉的你,也能恢復最起初的悸動,那才是我的喜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